【速看料】湖北省恩施州“一红一绿”茶业发展概况与对策探析
时间:2023-05-11 04:00:52 来源:爱农者言
作者:胡兴明 陈根生 尹军峰 陈建新
(资料图)
摘 要: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文章对恩施州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这“一红一绿”两个历史名茶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情况等。针对恩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低;品牌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产业融合度低,带动效应差等问题,分别从夯实产品质量、拓展茶资源利用、加大品牌推广、规范品牌与市场运营、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恩施州茶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呈东北至西南纵裂地带走向,面积3 971.58 km2,境内多山间槽坝,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全州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呈现出垂直气候和局地气候,年均气温16℃左右,年日照时数达1 300 h,相对湿度82%,年空气优良天数超300 d,年降雨量1 400~1 500 mm。境内水域水量充沛,大小水电站20余座,优质生态适宜高山经济作物生长。“十四五”规划期间,恩施州优先发展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全域绿色战略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茶、烟、蔬、药、果、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全州44个“万亩乡镇”及其周边村镇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化种植、清洁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融合化发展,建成茶业强州。
1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州茶树种植覆盖880个村,其中有570个贫困村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恩施州茶园总面积12万hm2,投产面积10.07万hm2,茶园总面积在地市级产茶区中位居湖北省第一。2018年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后,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借此机遇,州政府提出“一红一绿”的茶业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质量兴茶、品牌强茶的决策[1]。2021年,全州干毛茶总产量13万t,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6 776元,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以上,83万茶农因茶脱贫致富;全州茶叶加工(干毛茶)总产值达89.23亿元,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全州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2万hm2;全程机械化制茶企业达104家,清洁化生产线达358条,其中全自动连续化生产线达78条;州(市)级农业龙头茶企7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2家;州域内拥有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等专技人员2 000余人。
1.1 恩施玉露(一绿)发展
1.1.1 恩施玉露产业发展
恩施玉露茶,是目前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唯一一种以蒸汽杀青的针形绿茶,其制作工艺始于唐代(作为贡品)、盛于明清,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恩施玉露生产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恩施州适制恩施玉露的茶园面积达1.53万hm2,年产量达2 800 t,产值超19.6亿元。恩施玉露商标许可已授权经营主体10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适制恩施玉露的茶树品种有恩施苔子早、龙井43、春波绿、浙农117、茗山131、鄂茶1号、嘉茗1号等,其中龙井43种植面积最大,占总种植面积的40%。在调研恩施玉露商标授权企业的代表茶样时,48只茶样中龙井43所制茶样占83.3%,参照《地理标志产品恩施玉露》(DB42/T 351—2010)[2]的评价方法,感官得分86.66~90.31分,平均分为88.30分,超过90分的高品质茶样有4只,茶样之间得分差异较小,品质稳定[3]。
1.1.2 恩施玉露品牌建设
20世纪60年代,恩施玉露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7年,恩施玉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7月,恩施玉露被认定为湖北第一历史名茶[4]。恩施玉露既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是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10月,恩施玉露升级为州域公用品牌,众多企业积极申请使用恩施玉露商标,恩施州茶产业协会联合主管部门同步制定了恩施玉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准入机制,目前已在全国建立茶叶品牌销售店和体验店1 268家,其中州域内513家。2014—2022年,恩施玉露茶得到快速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值从7.86亿元增至27.07亿元,呈连年攀升的态势。
1.1.3 恩施玉露技术创新
已有的恩施玉露生产技术研究和创新主要涵盖了茶树品种适制性、机械化应用、茶叶品质提升,以及品质成分分析等方面。通过开展茶树品种适制性筛选工作,确定了新选育的鄂茶14号(玉露1号)制作恩施玉露汤色和滋味表现突出,综合品质最优[5,6]。余志等[7]对比机制工艺与传统手工工艺,分析2种工艺所制恩施玉露的感官品质和内含物质,明确机制工艺完全能达到手工制作的要求。通过研究精揉工艺关键因子(含水量、投叶量、做形温度、加压方式)与工艺参数,使恩施玉露茶品质大幅提升,干茶条索紧细圆直,似松针状,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汤色绿明;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绿明[8,9,10,11]。周洋等[12]设计了一种恩施玉露滚筒式整形上光机,提升了干茶色泽、完整度、条直度等。叶飞等[13]采用机械化采摘方式降低了采摘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马作江等[14]分离并鉴定了恩施玉露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59种。刘盼盼等[15]通过分析冲泡温度与茶汤的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关系,明确了沸水冲泡出的茶汤花香和甜香高,滋味较浓带苦涩;低温和常温冲泡出的茶汤以清香和果香为主,滋味鲜醇,无苦涩味且有回甘。
1.2 利川红(一红)发展
1.2.1 利川红产业发展
利川红的核心产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利川市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也是宜红核心产区之一,现有茶园1.63万hm2,开采面积5 300 hm2[16],企业自有茶叶基地3 200 hm2,主要分布在毛坝镇、忠路镇、柏杨坝镇、文斗乡等6个乡镇,涉茶农民超过6万人,将近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30%,利川红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州已授权使用利川红商标的茶企有140家,产量1.39万t,产值超9.2亿元,其中具“冷后浑”品质的利川红产量12.8 t,销售均价超过1 100元/kg,产值超1 400万元。利川红外形条索紧结匀齐,金毫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香甜,细腻浓爽,汤色红艳明亮带金圈,叶底匀整,茶汤有明显的“冷后浑”特征[17,18]。按照团体标准《利川红》(T/LCCY 001—2021)[19],利川红是选用手工采摘单芽至一芽三叶的利川市行政区域内的茶树鲜叶加工的红茶,按照外形和内质的感官品质水平分为5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市场销售的利川红鲜叶原料基本采用手工采摘,选用的茶树品种有鄂茶1号、鄂茶10号、中茶108、槠叶种及群体种,具有“冷后浑”品质的产品所用品种的种植面积达26.56 hm2。利川红在全国性名优茶评比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获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2012年,获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13年,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1.2.2 利川红品牌建设
利川红品牌主要有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2类,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主体通常为行业协会,商标表现形式为地理标志商标或集体商标,目前的社会团体(协会)因历史原因,大多属于半官方性质,市场经营力量不强;企业品牌的建设主体为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实体),利川市茶叶企业大多是农户或农业合作社转变而来,龙头企业少、竞争力不强,很多企业仍然不能摆脱小农生产的方式,整体实力较弱。总体来看,利川红品牌受众小,尚未具有较高知名度,品牌推广的企业数量少,且未形成合作共赢的理念。
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通过政府和产业协会的共同努力,“利川红”品牌整体发展模式演变为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自有品牌联合经营模式,行业协会和政府共同支持、引导和推广。2017年,利川红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作为湖北茶品牌的优秀代表参与外交部的湖北全球推介活动;同年12月,利川红升级为州域公用品牌,州内品牌专营店30家,州外利川红体验店5家,实体店主要分布在北京、宁波、深圳等城市。
1.2.3 利川红技术创新
利川红茶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茶树品种适制性与香气成分的研究。制作利川红选用的茶树品种有中茶108、鄂茶1号、鄂茶10号、槠叶齐、恩茶系列及地方群体种等,其中恩茶8号制作的利川红最具“冷后浑”品质特性[20,21]。程超等[22]采用SPME-GC-MS检测方法,选用红茶中的芳樟醇、2-己烯醛、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等9种风味物质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红茶风味类型预测,明确了利川红主要特征标志物。赵诗兰等[23]利用SPME-GC-MS检测方法,鉴定了利川红茶中的5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6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2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相同挥发性物质9种;并确定了利川红浓郁花香和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香叶醇、芳香醇、水杨酸甲酯、α-柠檬醛、β-柠檬醛和辛醛等。
2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低
恩施红茶和绿茶感官品质与国内知名绿茶、红茶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归因于茶树品种,也有生产工艺的影响[2]。恩施红茶生产中的发酵技术存在不足,导致成品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偏低,以致于恩施红茶内质品质不高[24]。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虽有产品质量标准,但缺少标准化加工规程,既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也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大批量恩施茶叶以原料茶出售,产品利润低,进而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和产业发展速度。夏秋茶产量虽高,但以生产出口茶和低档原料茶为主,开发利用率低,易受市场影响,而且过度采摘还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既增加茶树管理成本,也影响了春季的名优茶产量。茶叶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处于较低水平,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欠缺。
2.2 品牌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
经过近几年的品牌宣传推介,“一红一绿”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与全国知名品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公用品牌影响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品牌覆盖基地面积小,品牌使用企业少,品牌产品产量低、受众面窄,公用品牌整体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目前品牌宣传推介方式传统,投入有限、平台较少、层次偏低、覆盖面窄、效果有限。
2.3 产业融合度低,带动效应差
茶产业发展氛围不够浓厚,没有与旅游、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优势特色产业及自然资源充分融合。缺少“茶+文化+旅游”多产业融合产品开发,缺少集观光、修身、休闲、体验、健康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性休闲旅游茶区。在城区中心、县城广场、机关校园、商场超市等缺乏茶文化宣传;茶画、茶故事、茶艺表演与茶文化旅游的融合不深入,没有说茶、赏茶的氛围,茶文化体验活动零散,不能使游客深层次地了解恩施。茶产品伴手礼多为传统礼品,包装创意、产品特色、便携性的开发不足。
3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拓展茶资源利用,夯实产品质量
发挥国家区域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巴东县)优势,加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适合制作“一红一绿”的优质茶树良种苗自给自足。构建生态茶园管理模式,实现茶园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提高茶园集约化生产水平,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恩施茶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培育大型清洁化加工基地,积极发展中小茶企、微型茶企,构建大中小茶企相结合、初制与精制相结合的模式,建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茶叶加工基地网。
强化与涉茶科研院校的协作,采用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逐步引进茶园综合管理技术、生产加工新技术、茶艺与茶叶营销等先进技术;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大型茶叶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挖掘恩施茶业的优势资源;采用绿色提取、高效分离制备技术,制备恩施茶叶提取物,开发具有恩施特色的茶食品、茶饮料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
3.2 加大品牌推广力度,规范品牌与市场运营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主抓”的原则,借助高端媒体推广、直播平台投放、各类大型茶事活动宣传,加大宣传推介投入力度,提高宣传推介效果,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形成宣传推介合力。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外出开设专卖店、参加全国各地的茶叶展览会和博览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其次,充分利用“恩施玉露”和“利川红”2个公用品牌,通过产品规范、运行管理、品牌宣传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运行方式,打造茶产业生态服务体系,提升恩施州茶产业品牌影响力,实现双品牌互利共赢。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监控,强化品牌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公用品牌在州内要突破行政地域界限,扩大品牌使用范围、品牌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3.3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
紧紧围绕全州茶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翔实挖掘恩施州的农耕文化、茶历史、茶诗歌、茶戏剧等。大力宣传茶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推动茶饮产业蓬勃发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保障第一产业为前提,利用恩施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风景,打造一批全域旅游与茶旅融合景点和体验点,建设一批茶博馆、茶公园,打造一批形象公园。坚持走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带来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市场创新和业态更新。
作者简介: 胡兴明,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茶产业行政管理、科技推广及茶叶加工和食品安全等相关工作。
作者:胡兴明 陈根生 尹军峰 陈建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CAAS-ASTIP-2014-TRICAAS)
来源:《中国茶叶》期刊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 【速看料】湖北省恩施州“一红一绿”茶业发展概况与对策探析
- 米兰德比现场 纵贯线到了 你还远吗?
- 【时快讯】“国和一号”IP形象首次发布
- 刘水:房企融资又现凉意,需在供需双向加力-每日简讯
- 大冶:“文明黄线”上的规则与柔性
- 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或超4000亿元!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全球播报
- 东风多利卡客服24小时电话_东风多利卡
- 西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食品快检效能 护航两会“舌尖上的安全”
- 全球热点!凝聚科普力量 共绘振兴画卷——东北三省一区科普场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
- GEN.Peanut:MSI是我非常想要的一座冠军奖杯,我会竭尽全力的 全球讯息
X 关闭
资讯中心
2022-12-22
2022-08-06
2022-07-08
2022-05-20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