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尽览南越国历史,“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开幕_世界微动态

时间:2023-05-19 04:56:24     来源:金羊网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南越王宣

图、视频拍摄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相关资料图)

视频剪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炯勋

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 "(以下简称 " 秦汉南疆 " 展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本次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于 2021 年建院后的首个基本陈列,共展出 200 余件(套)精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 13 件。

据介绍,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原有基本陈列 " 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以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文王赵眜墓的出土文物为核心,按器物的材质、类型、功用等予以展示,但对西汉南越国整体历史面貌的叙述相对不足。

故而新增 " 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 " 作为王墓展区的基本陈列,以期搭建历史框架,对南越国的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

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告诉记者,过去一年,该院对展厅进行了全面改造,从馆藏中精心挑选了最能代表西汉南越国时期社会整体面貌的文物珍品,并结合来自上海博物馆、贺州博物馆的一批精美文物组成了本次 " 秦汉南疆 " 展览。

展览通过 " 百越之地 "" 秦定岭南 "" 守疆营土 "" 万里同风 " 四个单元,与观众一同见证岭南地区逐步发展、最终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 赵佗 " 铜印、" 华音宫 " 铭款器盖残片、银盒、人操蛇铜托座、错金铭文铜虎节等众多精品文物,令观众大开眼界。其中,上海博物馆藏 " 赵佗 " 铜印将在本次展览中进行短期展出。

这枚印章为秦代和西汉早期常见私印形式,鼻钮,印面为阴文,自左而右横向排列。它与人们熟知的南越王赵佗有何联系?怎样流传到如今?对判断赵佗墓的所在是否能提供帮助?这件 " 赵佗 " 铜印的展出,引发了观众无限遐想。

在开幕式现场,南越王博物院还推出了展览配套的全新 AR 眼镜智慧导览服务。该技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在真实的场景上叠加图文、多媒体、三维模型等数字资源。观众戴上 AR 眼镜,在对应点位前便可自动触发内容,使文物和场景瞬间 " 活 " 起来,获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精品文物】

一、" 华音宫 " 铭款器盖残片(南越国二号宫殿基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 华音宫 " 未见于史籍记载,应是南越国自主设置的宫殿。其宫殿名或与陆贾出使南越、修复汉越关系、为南越王赵佗带来了中原故事—— " 华夏之音 " 有关。其命名寄托了南越王赵佗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

二、银盒(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银盒的盖与身相合呈扁球形,相合处上下缘各饰一匝穗状纹带,表面有薄的鎏金。盖身与盒身的外周有对向交错的凸瓣,以模子锤鍱而成。盖面上有银焊的 3 个小凸榫,底部附加一个鎏金的铜圈足,盖面、器底均刻有铭文。此银盒的造型与纹饰与汉代及以前中国容器的传统风格迥异,是用锤鍱法在金属器上压印出凸瓣纹。这种金属加工技法在古波斯阿契米德王朝时兴盛起来。

三、人操蛇铜托座(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该件文物为漆木屏风右下角折叠构件。下半部跪坐的俑双目圆瞪,眼珠外突,鼻短且高,口衔两头蛇。俑体矮胖,上身着短袖右衽上衣,下身着露膝短裤。跣足,跪坐,两手各操一蛇,两腿也各夹一蛇,四蛇相互交缠,向左右延伸。

四、错金铭文铜虎节(南越文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该件文物用扁平铜板铸成一只蹲踞状的老虎,虎口大张、露齿、弓腰,虎尾上卷成 "8" 字形,姿态生动威猛。虎的毛斑铸出弯叶形浅凹槽,贴以金箔片,双面共用 60 片,虎眼、虎耳均以细金片勾勒。虎节正面有错金铭文 " 王命 = 车驲 "。节,是古代外交或驿传的信物,具有关口通行、驿站食宿等用途。

五、" 蕃禺 " 铜壶(南越文王墓出土)

素面,器肩上有一突棱。颈部有 2 个对称的长方形孔,孔内和颈上残留用以提拿的藤索痕迹。肩部刻 " 蕃禺 三升 ",笔画带弯转,与鼎上的方正刻字稍异。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

校对 | 周 勇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