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到底好不好?多久洗一次?
时间:2023-09-08 15:35:20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洁牙俗称洗牙,是指用医用洁牙器械去除牙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牙面抛光,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而非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漱口等口腔基础护理措施。哪些情况下需要洗牙?洗牙会不会导致牙缝变大或牙齿松动?多久洗一次牙合适……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黄磊主任医师、口腔科护士长周丽霞,请他们为我们解惑支招。
去除龈上菌斑和牙石,洗牙最有效
哪些情况下需要洗牙呢?
【资料图】
黄磊介绍,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凶,去除后还会反复在牙面形成。当牙菌斑清除不到位,加上唾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容易形成牙石。同时,因为牙石的存在可使得菌斑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牙菌斑、牙石长时间不清除,还可能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臭等,最终导致牙齿的松动、脱落。而刷牙、漱口是无法去除牙石的,洗牙才是去除龈上菌斑和牙石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当我们食用某些食物和有色饮料时,牙齿上会堆积一些色素,形成茶渍牙、烟渍牙等,而洗牙过程能去除部分色素沉着。洁牙完成后,会用橡皮杯和抛光膏将牙齿表面打磨光滑,从而减缓菌斑的附着和牙石的形成。
这些认知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洗牙会使牙缝变大
“当然不是!”黄磊介绍,牙缝变大可由牙龈萎缩导致。生理性的牙龈萎缩即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而病理性的牙龈萎缩,比如长期不良的口腔卫生导致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等造成牙龈萎缩,直接后果就是牙缝变大,牙冠变长。洗牙前由于有牙石的覆盖,掩盖了真实的牙缝情况,一旦牙石清除,真实的牙缝就显现出来了。
误区二:洗牙会让牙齿更敏感
“这个也是很常见的认知误区。”黄磊介绍,真正使我们感觉到敏感的是牙周疾病。正常的口腔牙齿会被牙周组织保护起来,避免了外周的刺激。如果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结石覆盖了我们的牙齿及牙龈,破坏牙面,导致牙本质小管外露,洗牙前因有牙石的包裹对于外界的刺激不敏感,而洗牙后由于牙石的清除,受伤的牙齿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就容易对冷热产生敏感。
误区三:洗牙会导致牙齿松动
黄磊介绍,牙菌斑可以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导致牙周组织和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是牙齿的重要支撑组织,稳定牙齿并保持其位置。当牙槽骨吸收即牙齿周围的支持骨组织逐渐减少或消失的过程,牙齿必然出现松动情况。洗牙前,牙石就像牙齿周边的水泥墙一样把松动的牙齿围住,掩盖了牙齿松动的情况,而把牙结石洗掉后牙齿就会表现出真实的松动情况。
常规保健洗牙,建议每年1次
那么多久洗一次牙才合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护士长周丽霞介绍,选择洗牙频率时,需要根据个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好的,常规保健洗牙的,建议每年洗1次牙;有口腔疾病的,如牙周疾病、牙齿松动、牙疼等问题的人,建议每3~6个月洗1次牙;戴保持器或活动义齿者,长期吸烟者和饮咖啡的人,建议每3~6个月洗1次牙。
周丽霞提醒说,洗牙后这些事项要注意: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洗牙后牙菌斑、牙石、色素仍会在牙齿上不断沉积,故要坚持每天正确的刷牙方式(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清洁牙间隙。
2.避免进食刺激性或过硬的食物:洗牙后两周内要避免过冷、过热等刺激,尽量少吃过硬的食物。
3.避免进食颜色较深的食物:刚洗完牙容易产生外源性着色,故避免咖啡、酱油等颜色较重的食物。
4.不要用力吮吸、舔舐或触碰牙龈,以免牙龈出血。
5.定期复查。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黄月星、魏星)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 洗牙到底好不好?多久洗一次?
- 祥源新材9月8日快速回调
- 韩智慧老公郑赫长相(韩智慧老公)
- 冠军基金经理又摘“第一”!近一个月包揽前三,什么情况?
- 网易申请文旅商标 网易申请网易文旅商标
- 自动驾驶也有人群歧视?华人科学家最新研究:深色皮肤和儿童行人更危险
- 郑州西流湖公园露营地图
- 超强台风苏拉或今夜登陆广东 防御指南
- 日本扇贝大降价,这里,出口销售额已减少80%!
- 工农建交等六银行:推进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
X 关闭
资讯中心
2022-12-22
2022-08-06
2022-07-08
2022-05-20
X 关闭